因為待在維也納的時間不多,所以只能挑特別點的景點參觀,離開了最有名的霍夫堡(雖然耍了笨),選擇去最高的聖史帝芬教堂(Stephansdom)。

091

沿著Habsburgergasse走,先經過了Cafe Demel,在轉進Graben前看到了Peterskirche(聖彼得教堂),羅馬式的建築(一個主廳兩個邊廳)夾在兩側房子中間十分顯眼。這個地點的建築最早可以追溯到中世紀(約是西元五世紀至十世紀間),不過當時的教堂已經不存在了;而現今的教堂許多人相信約是在西元800年左右就存在,但是並沒有實際的證據,文獻上最早提及聖彼得教堂的則是在1137年。但到了1661年一場大火把教堂燒成灰燼,到了1701年才重新動工,一直到1733年才完全落成。

093  092

彎進Graben遠遠便看到這個造型十分奇怪的雕像,名為Pestsäule(瘟疫紀念柱)。在十七世紀,歐洲正籠罩在黑死病的陰影下,在西元1679年,當時的匈牙利國王利物浦一世(Emperor Leopold I)向上帝祈求黑死病可以消彌,並開始動手興建這個紀念柱,設計的概念是上方為聖三位一體(現在鑲金的部分),下方則為九品天神(Nine Choirs of Angels)雕像,一直到1693年完成整個紀念柱,而下方也可以看到屬於匈牙利的武器圖騰。

094

再往前走不久就看到了此行的目標-聖史帝芬教堂!從這個角度看過去,左右兩邊的建築物有著十分有趣的對比。

095

左邊這個建築物名為Hass Haus(哈斯大廈),落成於1990年,由建築師Hans Hollein設計,後現代藝術的樣貌坐落在聖史帝芬教堂旁曾經讓居民十分感冒,目前大樓為一些百貨業及餐廳。

096

098

聖史蒂芬教堂的興建分為好幾部份,西元1137年大門及羅馬式的雙塔承接於先前坐落該地卻遭大火燒毀的教堂,1263年則蓋了後部的第二教堂,1340年完成了後方哥德式的建築,最後在1359年魯道夫四世公爵添加了兩旁的建築後抵定整個教堂建築。教堂本身有幾個滿特別的點:一是他是全世界第二高的哥德式尖塔建築(第一為科隆大教堂),塔高為137公尺,所以當然就是要登上去瞧瞧啦~~

103  100

102

099

106

教堂內部的樑柱雕刻、祭壇、傳教堂等都十分的細緻繁複,靜謐的氛圍也讓即使是非教徒的我都感受得到一種神聖的感覺。

107

要登頂當然就要留下買路財買門票啦,北塔是搭乘電梯上去,所以票價為€ 5.00,南塔則是爬樓梯,聽說一共為343階,費用為€ 4.00。為了避免旅伴生氣,當然是選擇了北塔囉....。

108

這可不是叫你不要背背包,而是說背包在搭電梯時請背在前面,至於是避免壓到人還是怕東西被偷就不曉得了。

109

114

112

119

遠眺整個維也納市區。

117  116

而剛提到聖史帝芬教堂另一個特別的點就是屋頂的這個拼貼的琉璃瓦。這面111公尺長的屋頂,由230,000個琉璃瓦拼成,南面的圖案是(左圖)雙頭鷹的圖案,這是曾統治過維也納的哈布斯堡王朝(Habsburg dynasty)的徽章;北面則是維也納及奧地利的武器圖騰。

118

另外一個重點就是這顆鐘(bell)啦!聖史帝芬教堂一共有23個鐘,其中最大的就是放置於北塔的這顆名為聖瑪莉(St. Mary)的鐘,她的重量是20,130公斤,是全奧地利最大的,是全歐洲第二大的掛鐘(swinging bell),最大的還是在科隆教堂(重達23,500公斤)~~又輸給科隆了....

教堂的鐘除了報時外,據說貝多芬曾看到鳥從鐘塔飛出來,可是他卻聽不到鐘響的聲音,才確信了自己耳朵已經聽不見的事實。

離開教堂,我們繼續前往下一個景點-音樂之鐘(Ankeruhr)。

120

位在Honer Markt的音樂鐘於1911年由Franz von Matsch所設計,連接在兩個大樓中間。上方的數字(0, 15, 30, 45, 60)表示的是"分",而每個小時會有不同的人像經過鐘面,人像頭頂會有一個數字表示"小時",一共有12個。

122

這邊是十二個人偶的名字,有先前提到哈布斯堡王朝的魯道夫國王(5),英雄廣場上的雕像 Eugen von Savoyen(10),以及著名音樂家海頓(12)啦。

而在中午12點的時候,這12個人像會伴隨著音樂在鐘面上遊行。

不過當天我們等了很久,發現鐘面上的時間給我們的手錶都不相同,等了幾分鐘依舊沒動靜,也發現分針壓根沒在動,經過路人的提醒發現了不願面對的真相....

121

它....壞.....了........是有沒有這麼衰呀!

算算時間也差不多,該準備回程去聽音樂會了,音樂鐘沒聽到,就來聽聽悅耳的維也納愛樂吧~~~。

arrow
arrow

    阿波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