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蘭嶼島上唯一接近醫院的一個場所-衛生所,對於島上居民,大大小小的疾病,這是第一道防線;可是對於前來的觀光客,這可不是一個想去的景點。三年前二度造訪蘭嶼的我,也前往"朝聖"過,不過當時的我只是第二主角;這次,三年後,我又來了,而且升級成第一主角了....。
三年前的仆街,只是胸口碎大石後留下的小小傷口。
今年就一整個腫了....。
事後想想,當時上山錯過小天池入口而先到蘭嶼燈塔,算是一件幸運的事,不然先扭了,蘭嶼燈塔去或不去都很尷尬,而要再特地上來也是頗花時間呢。
在衛生所,大家都以為我是上大天池扭到,畢竟相較之下,大天池的路比較有可能發生意外。所以當我說出我是在小天池扭到,大家不可置信的表情我也能理解....
事情發生在帶大家上小天池時,由於是非常原始的山區,並不像一般山中小徑般有人走好好的步道,所以一早就提醒大家要小心步伐。結果沒想到最後仆街的就是自己,沒注意到被蔓草蓋住的坑洞,一腳踩進去,一聲『喀』就知道事情大條了。
這個藥袋倒是大家看到就很新奇的拍起來了,畢竟不是常常可以看到的。駐院的醫生還特別說明,因為當地許多的老人家不一定識字,所以藥袋上面直接畫上了圖案,讓老人家們可以知道甚麼時候要吃;不過對於我們,也是得看圖,因為....我哪知道Madagdag、Mitkeh是啥呀....。
既然說到醫療,就想到和小閔聊天時,聊到的一些滿無奈的現況。也許不只蘭嶼,即使本島許多偏遠地方都面臨一樣的窘境,就是醫療品質的貧富差距。聽說現在在蘭嶼,當你牙痛的時候,衛生所能提供的只有止痛藥,因為所有的器材都已經壞了,是的,即使是洗牙,也請你回本島。而蘭嶼回台東除了搭船,就是飛機(當然你要划拼板舟或游回來也不是不可以,只是我想應該沒有人會醬作)。而船班班次不定,一趟就是2.5~3小時;飛機要跟遊客們搶機位,當地人雖然搭飛機有補助,但並沒有優先權,只有幾個重大傷病的保留位。對於習慣路上隨便都有診所的天龍國人聽來,還真是覺得驚訝呢!
地理位置的因素是人力無法改變,但器材的堪用維護至少是可行的吧。不過偏遠地區的醫療,許多時候也只是幾個月的駐點,之後就再換一批人,再換一批人,流動的結果往往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